据新华社电 神舟十一号奔向天宫,我国载人航天再启新程。北京时间10月17日7时49分,执行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两名航天员送上太空。
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
习近平在贺电中表示,欣闻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我谨向全体参研参试人员和航天员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
习近平指出,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将首次实现我国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开展一批体现国际科学前沿和高新技术发展方向的空间科学与应用任务,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
习近平强调,太空探索永无止境,航天攻关任重道远。希望同志们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精心做好后续各项工作,确保实现既定任务目标,不断开创载人航天事业发展新局面,使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大更远,为建设航天强国作出新的贡献。
范长龙亲切看望航天员
17日凌晨4时15分许,航天员出征仪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举行。范长龙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代表习近平总书记,亲切看望了执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景海鹏、陈冬。
航天员们郑重表示,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沉着冷静,精心操作,圆满完成任务,请祖国和人民放心。在送行人群的鼓掌欢呼声中航天员们乘车前往发射场,进入飞船作发射前的准备。
发射场上,长征二号F遥十一运载火箭巍然矗立、整装待发。
7时20分许,李克强、刘云山等来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指挥中心观看飞船发射实况。
7时30分,随着一声“点火”口令,承载着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火箭,在巨大的轰鸣声中冲天而起,飞向茫茫太空。
飞船与天宫二号对接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指挥大厅现场的电子屏幕上,显示出火箭和飞船运行的轨迹和参数,工作人员密切监视各项数据,不时发出一道道指令。扬声器里不断报告火箭和飞船的运行状态:逃逸塔分离,助推器分离,整流罩分离,船箭分离,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帆板展开,航天员飞行乘组状态良好……
7时49分,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张又侠宣布: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指挥大厅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指挥中心里一片欢腾。
范长龙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发来的贺电。
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指挥中心观看飞船发射实况的还有马凯、许其亮、杨晶、常万全等。
按照计划,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轨飞行期间将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交会对接。两名航天员将进驻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并开展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神舟”到底“神”在哪儿?
从航天服到降落伞,揭秘神舟飞船四大细节
神舟十一号本次飞行有哪些特点?“神舟”到底“神”在何处?
航天服 重量误差超过1克就不合格
景海鹏和陈冬两名航天员的多款航天员服装由东华大学研发设计团队研制,充分体现了“科技加时尚”的设计理念。这些专用服装不仅要确保实现多项特殊功能,还融入中国特色设计元素,为航天员增添时尚气息。
进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运动锻炼服装对各项功能要求特别高,每件衣服重量误差超过1克就为不合格,特殊部位的尺寸误差超过2毫米就要返工。
神奇“外衣” 隔离最高温度达900℃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的研究人员为轨道舱设计了一套厚度约2厘米的外衣,能高效隔离空间环境与轨道舱舱壁之间的换热,外衣表面还有一层华丽的复合膜,来提高飞船对轨道原子氧等粒子的防护能力;在返回舱外表面,喷涂了特殊设计的有机热控涂层,为保证在轨期间的返回舱温度条件提供有力支持。
在推进舱的底部,为有效抑制发动机点火后的高温对推进舱内的影响,这一重点区域运用了多层隔热材料,能够隔离的最高温度达900℃。
逃逸塔 航天员巡天的“定心丸”
看过神舟飞船发射的人们会注意到,火箭顶端有个类似避雷针的尖塔状装置,这就是由航天科技集团四院自主研制,被称为航天员“生命之塔”的逃逸救生系统。
航天科技集团四院逃逸发动机总指挥余海林说,逃逸系统承担着航天员安全救生使命,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必须突破的三大技术难关之一。四院人克服困难成功研制的逃逸救生系统,为航天员放心巡天提供了安全保障。
据余海林介绍,逃逸塔性能特殊,技术复杂,国际上只有美国和俄罗斯掌握了这项技术。
降落伞 1200平方米覆盖3个篮球场
神舟飞船降落伞装置的主伞面积约有1200平方米,全部展开后可以覆盖3个篮球场;拉直长度超过70米,能够横跨足球场。别看神舟飞船主伞是个庞然大物,体态却十分轻盈,重量不到100公斤,收拢后装进伞包内的体积还不到200升,可以塞进普通的家用冰箱。 南都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