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职场,人人都离不开微信等社交软件。但在方便社交和工作的同时,这些软件也侵占了大量的个人时间——不管何时何地工作指令通过微信即刻传达。正是这样的“便捷”操作导致许多人的工作成了24小时制。那么,面对“隐形加班”这种现象,我们该如何做?该如何调整心态?本期我们来好好分析一下。
记者 叶霖
“职场人”的敢怒不敢言
什么是“隐形加班”?记者调查发现,“隐形加班”是有明确定义的,它是指上班族在下班后的休息时间被社交工具侵蚀,比如用微信开会、布置任务、发工作进度等,有时连周末也无法好好休息。
王先生在郑州某企业担任策划,熬夜加班改方案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王先生说:“周末父母从老家过来,原本以为可以陪父母逛逛街聊聊天,手机却响个没完。”王先生说,领导还在群里@所有人,临时通知大家晚上7点到公司开会,重新商量策划方案,还不得请假。王先生向来是个好员工,但这样的事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实在让他无奈却又不敢拒绝。“自己私底下是个低调的人,只希望工作和生活分开,但目前几乎时刻处于工作状态,没有私人生活。”
记者调查发现,像王先生这样的“隐形加班”职场人不在少数,有些时候即使得到了加班费用以补偿,但依旧要以牺牲个人生活时间为代价,有时还会影响家庭感情。职场人对于这种情况几乎是怨声一片,因为大部分人“敢怒不敢言”。当然,也有一小部分人愿意在休息日投入工作,只要给予相关报酬即可。
面对“隐形加班”我们该怎么做
作为公司管理者,不仅要尊重员工,也要规范加班制度。
站在公司管理层的角度,如果不是工作需要,也不会无缘无故要求加班,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劳动法》规定劳动者享有休息休假的权利,用人单位应当尊重员工的休息权,同时要规范加班制度。
作为员工,我们首先要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心态,千万不要勉强。无论是工作还是“隐形加班”,快乐工作的效率才是最高的,因为人们都要从工作中得到同事认可、领导赏识、自我提升。当你没时间或者有重要的事要去处理时,千万不要勉强自己。如果加班让你感觉非常压抑,建议你更换工作,不然长期情绪低落会导致心理出现问题。
其次,别为了提前完成工作或者提高效率而让自己太辛苦。比如老板安排额外的工作像是整理文件或做PPT之类的,你完全可以利用上班时间完成,只需提高效率就可以不用放在下班后再做了。
大多数时候,“隐形加班”是可以灵活掌握的,比如需要电话或微信沟通的情况,也就是几句话、动动手指的事,完全可以一边“工作”,一边做自己的事,灵活应对才不会让自己陷入困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