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最近刚升职的朋友说起了自己和员工开会的糟心事。刚当上负责人的他原以为开会是件很简单的事——总结成绩、布置任务。可没想到自己根本无法掌控会议的节奏和重点,不但跑题还拖沓。其实,开会也是一门学问,掌握不好的话,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令员工反感。会议能不能开好,主要看两方面:效率和品质。本期就来说说关于会议的那些事。
郑报全媒体记者 叶霖
明确主题和行动方案
会议主题要非常明确,不能突然冒出一个问题就开会。开会一定是讨论某个问题的,没有明确的目标,会议只能是浪费参会人员的时间,看上去很热闹,结果却是什么问题也没有解决。
所以,高效的会议一定要有明确的主题。比如月度经营分析会,主题就是检验目标的行动方案是不是真正被落实到位了,每个汇报人都必须讲清楚自己的行动方案,而不需要讲述遇到的困难、没有达成目标的原因。讨论原因、困难,这些都是观点和问题,不需要在会上说明,开会的最终目的是落实行动。
谁负责,谁主持
会议开得好不好,关键还要看主持人的水平。会议的主持人必须是解决问题的主要负责人。比如销售会议应由销售负责人主持,财务会议应由财务负责人主持,月度经营会应由主要承担绩效目标的负责人主持……
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主要负责人主持会议,是因为这个人最在意会议最终达成的结果,这个人最迫切得到实际行动的进展情况。因此,原则上会议就应该是“谁负责,谁主持”。
提升会议效率
企业领导者不要为了提高会议效率而搞一些形式主义,或者借此树立权威,找一些不相关的人撑场面。
可以3个人开的会,不要叫4个人,这就是开会达到最高效率的办法——让与会议要讨论的事件无关的人去忙别的事。
其次,小会尽量不插电,就是不要抱着个电脑放PPT,大家都比较了解的项目,只需要说进展即可,不必要每次开会都把前因后果介绍清楚。
不要把几个项目主题搅在一起,不然只会浪费无关人员的时间。
关注会议中不说话的人
在会议中,经常有一类人“不怎么说话”,要么就是会议跟他不相关,插不上话,要么就对业务不熟,说不出来,要么漠不关心。总之,要多关注不说话的人,私下里让对方把内心话说出来,这是企业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群体。
日常会议不超过40分钟
会议的时间成本极高,如果临时拉一场会,管理者及与其对接的所有人的工作都会被打断。如果不是遇到重大问题,尽量不要临时召开会议。
对于日常的例行会议,建议明确几个原则:第一,明确开始和结束的时间,一定不要拖延。第二,一定要确定每个人的发言时间。比如每个人15分钟,多一分钟都不给,训练员工抓重点的能力。第三,一定要留出时间让与会人员达成共识。如果需要投票,就留出投票的时间,如果需要表态,就留出表态的时间。第四,除了战略会议或半年度会议,日常会议不超过40分钟。一次会议只有一个主题,40分钟完全够用。
开会必须得出结论
只要是工作会议,就必须在会议结束时得出结论。不能留着议题“下次再讨论”。一个议题如果多次讨论仍达不成共识或结论,那就很有可能说明议题本身就存在问题。原则上,只要列入议题,就必须当场得出答案。